上海体育学院附属竞技体育学校创建于1980年,是一所全日制体育中等专业学校,是“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学校。上海体育学院附属竞技体育学校创建于1980年,是一所全日制体育中等专业学校。是“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学校。主要开设田径、击剑、摔跤、柔道、拳击、跆拳道、武术、橄榄球等运动项目。
上海体育学院附属竞技体育学校创建于1980年,占地面积6780平方米,是国家为备战奥运会,培养优秀后备体育人才而建立的全日制中等专业学校,主要开设田径、击剑、摔跤、柔道、拳击、跆拳道、武术、橄榄球等运动项目,培养了奥运选手盛泽田、邹市明、胡建关等(曾获得奥运会金牌2枚、铜牌4枚)和亚运选手高淑英(曾8次打破亚洲女子撑杆跳高记录)。
建校以来,依托体育学院办校的优势,突出训、科、医协同发展、突出竞技体育专业化管理模式。
竞校始终坚持“亦读亦训”办学方针;坚持教学、训练、科研“三结合”办学模式;特别是2010年国务院颁布了第23号文件以后,上海体育学院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学院分管领导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多次进行专题调研和组织召开座谈会,积极贯彻落实国家体育总局下达试点方案。
多年来,学校坚持“亦读亦训”办学方针;坚持教学、训练、科研“三结合”办学模式,不仅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运动员文化教育与管理、师资队伍建设、医科保障、硬件及组织机构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展。而且还培养出一批文化基础强、理论素养好、竞技水平高的竞技体育人才。自1988年第24届汉城奥运会起,上海体育学院附属竞技体育学校先后有7名运动员(9人次)参加奥运会比赛,其中古典式摔跤运动员盛泽田在25届、26届、27届奥运会上,连夺三届奥运会铜牌,改写了中国摔跤项目在奥运会上无奖牌的历史;在2006年多哈亚运会上,焦华锋勇夺古典式摔跤55公斤级金牌;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高淑英在2000年到2007年间八破亚洲纪录,2006年获得世界杯田径比赛铜牌、多哈亚运会冠军,被誉为亚洲女子撑竿跳高第一人;举重运动员李艳霞(82.5kg级)、周美红(70kg级)、万妮(83kg级)分别于1988年、1994年、1996年获得世界举重锦标赛金牌并打破世界纪录;击剑运动员谭丽于2003年和2004年两次获得世界青年击剑锦标赛女子重剑冠军;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拳击运动员邹市明获得48kg级金牌、盛江获得古典式摔跤60kg级第五名;女子拳击运动员张琴、武术世界冠军陈蓓、尤邦孟、石旭飞、刘泽东、赵光勇、段韩松、孙会、吴钞来、韦剑等运动员,也在各类国际、国内比赛中屡创佳绩。
注:1.上海市体育运动学校、上海音乐学院附属中等音乐专科学校、上海戏剧学院附属舞蹈学校、上海体育大学附属竞技体育学校(非贯通类专业)、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上海市第二体育运动学校、上海市马戏学校7 所学校为具有学历教育招生资质的单独艺体类中职校,其相关招生信息以学校公布招生章程为准。
文章来源:上海体育学院附属竞技体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