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很多同学非常纠结是否要填报征求志愿,并不甘心去那些“挑剩下的”学校。那么读完本篇文章,希望你能找到属于自己心中的那个答案。
全文3000字,耐心看完,也许你会有不一样的选择。
01 每年征求志愿补报名的由来?
上海三校生考大学近些年来的主要途径分为两种:三月自主招生考试和五月三校生高考。
从学生角度而言,参加高考就会有录取和落榜。而站在学校角度而言,参加招生就会有招满和缺额之分。既然有着落榜和缺额的存在,那么征求志愿也就合理地存在了。
在经过第一次的志愿录取后,缺额的院校将会上报缺额名单至考试院,考试院会向第一次未录取的考生告知,有机会再次填报一次志愿,根据历年情况,每年自主招生将有两次征求志愿报名机会。但是征求志愿是否值得报名,需要我们三思而后行。
02 落榜生真的是学习不好的吗?
落榜生并不见得就是学习不好的学生,每年很多由于志愿填报失误而落榜的学生存在(尤其是今年新政策改革后,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
2024年专科自主招生考试中,学业水平齐全的应届三校生成绩计算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学业水平考试由合格就有满分变成不同的成绩有不同的折合分,满分从150分变为210分;三校生职业技能测试为素质技能测试(统一命题)或校考,满分从100分变为200分。因此2023年及之前的录取分数线参考意义有限,同学们只需查看2024年分数线。
今年,等待各院校录取工作的时间很漫长,这期间我们看到了很多同学一直在焦虑。在终于可以查询录取结果时换来的却是“未录取”,但是考试存在竞争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针对这类已经花了很多精力复习三月的考试,对自己有所期待,本身也有一定意志力的优秀同学,老师建议你内心如果还有强烈的愿望,就调整好心态,在五月考试中拼搏一次,成就梦想的人一定时刻保持清醒!
03 征求志愿的学校分布情况?
根据数据显示,上海自主招生考试近些年报考人数在2万(包含所有类别学生)左右,招生人数在1.5万左右(23年比2年招生人数增加260人),虽然有7成以上的录取率,但是还是有5千左右的学生会落榜。
征求志愿的存在合理地解决了一部分学生和院校的共同需求,并不是说上榜征求志愿的学校就全是本身不好的,其中也包括了很多原因,总结下来就是:招生名额多、学费收的贵、学校位置远、网上口碑不好等。这些都是学生报考院校主要考虑因素。征求志愿有时候也会出现“捡漏”,个别由于历年分数线过高的学校,第二年学生不敢报考,导致招生缺额,也会上榜征求志愿。
2024年共有18所院校参与第一次征求志愿,其中8所公办、10所民办。(共缺额2252名齐全三校生)。但是针对应届齐全三校生的缺额计划只有民航(46人)和出版(5人),其他6所公办院校的缺额计划都是针对“高中生或者内职班”的学生。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缺额的都是民办高校,这些高校是否真的“校风不好、只是混个学历”,这些相信大多数同学也会利用网络去查阅、比对。我们不会评判任何一所院校,存在即为合理,我们对任何学校都是保持尊重的态度。
04 民办高校和公办高校的区别?
办学类型也是很多同学择校的一个关键因素,公办还是民办。在父母的那个年代,公办就是比民办好,这是一个根深蒂固的一个思想,很难去进行改变。
但是由于我们身处教育行业,对于三校生能报考的学校也有一些了解,随着教育改革、办学要求提升。民办院校已经慢慢地在各方面都在不断的进步,和公办院校来比,我们认为是各有千秋。其中民办高校还分为不同层次,例如:上海建桥学院、上海杉达学院、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上海立达学院都属于本科层次。
民办高校在经费投入上比一般公办院校更多,所以在硬件设置、师资力量、学生生活方面并不一定比公办差。但是在学校学习风气上一些民办学校可能相对来说还是有一定差距。
05 要清楚自己去大学为了什么?
每个人的目标不同,读大学的目的也不同,首先要清楚认识到自己的定位,读大学到底是为了什么?为什么要读大学?大学是步入社会前的一个重要圈子,不得半点随意。
读大学是为了进行学术上的深造,用于升本、考研?是为了学习一项技能,用于以后找工作?是为了在大学中结交人脉,一起创业?是为了体验大学生活,不让自己后悔?还是为了找到人生的另一半?还是为了读个大学而读大学。
每个人向往的生活不同,所以不同的目的并没有好坏之分,只是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但是环境是影响一个人的重大因素,在大学要待上三、四年的时间,大学不像小学、初中,那时候的我们并太多没有独立的思想,都是在老师、家长的监督下学习。
但是大学不同,在大学里,我们的周边的社会关系会被重新建立。只有自己才是我们个人的代表,而不再是家长或者老师,在这个陌生的环境里如何与人相处、选择和哪些人相处、过什么样的生活,需要我们自己来决定。每所院校中都有奋发图强、有着远大理想的人,也有混混日子、拿个文凭的人,只是比例不同。
06 不参加征求志愿还有机会吗?
上海对于三校生考大学有两次机会,除了三月自主招生考试,还可以参加五月三校生高考,“五月三校生高考”是三校生专属的一项考试,2023年共有39所院校招生,其中包括本科层次和专科层次,但是由于考试科目与三月截然不同,所以每年会劝退很大一批学生。
近些年来五月三校生高考报考人数与招生人数基本持平,2023年招生人数为:3008人。2024年招生简章暂未公布,还不知道具体数据,录取率看似比三月自主招生高很多,但是实际情况并不如此。2023年经过第一批录取工作结束后,依旧有17所高校,570个专业尚有余额计划。但是仅仅只有225人有资格参加征求志愿填报!
五月剩下的学校都是不好的吗,这还真不是。五月三校生高考每年都会有一个文化课市控线100分(没有达到100分,任何院校都不会进行录取),大家是不是觉得这100分很容易,恰恰很多同学都这种想法,三月没考上直接准备裸考五月,才会导致上述情况发生。
所以如果大家不想参加三月的征求志愿,也一定不要松懈五月考试的准备,只有备考充分了,才可以挑大学,而不是被大学挑!希望不要忘记三月考试留下的遗憾,在五月重蹈覆辙。
老师有话说:
对于参加三月份的征求志愿是否值得这个问题,老师对具有不同想法和不同能力的学生给出一些建议参考,但最终的确定还是在于你们,社会未来的栋梁们。
1. 如果你是内心目标始终较为专一、愿望强烈,学习能力属于中等及偏上的学生
建议你及时调整心态,马上制定计划为五月的考试冲刺加油,五月考试的志愿填报时间在预计在五月中下旬,考试时间预计在六月左右,根据目前上海疫情有所缓解的形式,五月考试极大可能会维持原有的书面考试,政策改变的风险较小。
2. 如果你是内心目标始终较为专一、愿望强烈,但是对自己学习能力没有信心的学生
建议你在考虑征求志愿的空余时间内,在网上搜索试着完成往年五月考试模拟题,把自己测试下来的结果同老师们家长们一起评判下是否能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复习赶上五月的考试。如果最终决定参加三月的征求志愿,老师也建议你尽量选择学习风气较好,有自己稍感兴趣的专业的学校,在入学之后也要及时把握各类学习、升学的机会。
3. 如果你是对自己目标较为模糊、学业基础和学习能力偏下的同学
建议你在最近的三月的征求志愿中把握机会,填报学习风气和环境设施较好的学校,在学校官网上对各个专业的内容进行一定了解后再选择专业,挖掘自己的兴趣点,过往的事情我们不再多花心思去懊悔,去纠结,把目光放到未来的学业生活中,不要忘记生活原本美好的地方。
作者 ✍️:三校升APP
学习网站(PC端)🌍:www.hisxs.com
公众号📚:上海三校生之家/三校升APP
唯一小程序💡:三校生备考神器
咨询手机☎️:13052279907(同微信号)
··有关备考书籍/课程均可在APP商城内进行购买··